药学服务
药学服务
公众服务
您的位置:首页 > 药学服务 > 公众服务
科学认识中药毒性,安全用药有章可循
发布时间:2025-07-03  文章来源:内蒙古自治区中医医院药学部

中药在治病养生中发挥重要作用,但 “是药三分毒”,很多人谈 “毒” 色变,也有人因噎废食,拒绝使用含有毒性成分的中药。事实上,正确认识中药毒性,既能发挥中药的独特疗效,又能有效规避风险。接下来,我们就从多个角度深入了解中药毒性。

22.png

一、中药毒性的定义与来源

定义:

中药的 “毒性” 并非单纯指对人体有害,在传统理论中,“毒” 可泛指药物的偏性(如寒热温凉之性),而现代所指的毒性多为药物对机体的损害作用,即当药物使用不当(如剂量、炮制、配伍错误)时,可能引发的不良反应。

毒性来源:

1、成分毒性:

部分中药含天然有毒成分,如乌头中的乌头碱、马钱子中的士的宁、朱砂中的汞等。

2、炮制或配伍不当:

炮制是降低中药毒性的重要环节。生半夏必须经过姜制或矾制才能入药,去除或降低其毒性成分;乌头需要经过长时间煎煮,使毒性很强的乌头碱水解为毒性较弱的乌头次碱。若炮制方法不当或炮制不彻底,毒性成分未被有效去除,服用后极易中毒。

中药配伍讲究 “十八反”“十九畏”。如果违反这些原则,将可能增强药物毒性或降低药效。例如,甘草与甘遂配伍,可能增加毒性反应;硫磺与朴硝同用,可能影响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。

中药的毒性并非绝对,而是可通过炮制减毒、合理配伍调控的 “动态变量”。

3、用药不规范:

超剂量使用:如常规附子每日用量 3-15g,过量易致乌头碱中毒

长期服用:朱砂含汞,长期服用可能导致汞蓄积中毒。

4、个体差异:

不同体质、年龄、健康状况的人对中药毒性的耐受程度不同。孕妇、儿童以及肝肾功能不全者,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较弱,更容易发生毒性反应。比如,孕妇服用活血化瘀类中药,可能增加流产风险;肝肾功能不全者服用含马兜铃酸的中药,可能加重肝肾损伤。

二、常见有毒中药与毒性成分

乌头类(川乌、草乌、附子):含乌头碱,可致口舌麻木、心律失常,甚至呼吸麻痹。

马钱子:含士的宁,过量引发肌肉强直性痉挛、惊厥。

朱砂:含汞,长期服用易蓄积,损伤神经与肾脏。

砒霜:含三氧化二砷,微量可致呕吐、肝肾衰竭。

半夏:生品含刺激性成分,炮制不当可致咽喉肿痛、呼吸困难。

三、中药毒性的认知误区与真相

误区1:“中药纯天然,无毒副作用”

真相:天然药材含多种生物活性成分,毒性是天然成分的固有属性,如砒霜(三氧化二砷)、生草乌均为天然毒物。

误区2:“炮制后完全无毒”

真相:炮制仅降低毒性而非彻底消除,如炮制后半夏仍含少量草酸钙针晶(电镜下可见残留晶体),临床偶有患者服用姜半夏后出现轻微咽喉不适,提示毒性未完全消除。

误区3:“偏方更安全”

真相:民间偏方常忽视炮制(如生用马钱子)、剂量及配伍禁忌等。

误区4:“毒性中药 = 禁用中药”

真相:许多毒性中药(如附子、雄黄)经规范炮制和配伍后可安全使用,如附子配伍干姜、甘草可通过生物碱络合降低毒性。

四、中药毒性的应对与安全用药原则

1、遵医嘱:不擅自用偏方,有毒中药需由医师开方,控制剂量与疗程。

2、规范炮制:严格遵循炮制标准,选择炮制合格的药材,附子与半夏均为中医传统的毒性药物,属于下品。在临床中当使用炮制品而不宜使用生品。

3、避开禁忌:孕妇禁用砒霜、水银等;服药期间忌生冷、油腻或相克食物(如人参忌萝卜)。

4、监测反应:重视不良反应监测,用药后若出现恶心、皮疹、肝肾指标异常,立即停药就医。

正确看待中药毒性:“有毒未必有害,无毒未必安全”。虽然毒性中药存在风险,但在经过规范炮制、科学配伍和严格剂量控制后,也能发挥独特的治疗作用。毒性中药在合理使用时可成为良药,如砒霜(三氧化二砷)经提纯后可用于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;马钱子经炮制后可通络止痛,用于风湿顽痹。部分 “无毒” 中药若长期大量服用也可能产生副作用,如甘草过量可致水肿,决明子长期服用可能损伤脾胃。中药的毒性是一把双刃剑,我们既不能因惧怕毒性而否定中药的价值,也不能忽视毒性随意用药。只要秉持科学的态度,遵循专业指导,规范使用中药,就能趋利避害,让中药更好地为健康服务。



友情链接
版权所有:内蒙古药师协会  蒙ICP备18001571号-1
网站管理:内蒙古药师协会办公室   地址: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新华大街56号外文书店大楼4楼
技术支持:内蒙古世纪泓科技有限公司